网站通行证
名称
密码
浏览 | 注册
今天是:
您的位置:安徽都市网 > 新闻 > 正文内容

徐义生山水画回顾展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 2024-05-13 16:16

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

 

 

展览时间:2024.5.21-5.27

展览开幕:2024.5.21.10:00

展览地址:炎黄艺术馆

主办单位: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

陕西省美术家协会

协办单位:炎黄艺术馆 北京画馆

学术主持:薛永年 刘曦林

展览策划:周建平


展览前言

老啦,难免怀旧。找个由头,与志同学聚一聚,了个心愿而已。

退休多年,有时枝癢,画几笔,原无什么好坏可言。今天乎来晾咸鱼,给大家添点乐子而已。

艺书之舟.风旌猎猎,只有诱惑,永无彼岸,不死心者,请继续朝前划!

徐义生 2024.5
 

 

 

徐义生
陕西师范大学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艺术学院院长、艺术研究所所长。17岁开始师从石鲁、何海霞二位先生,35岁考入中央美术学、为李可染研究生。毕业后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十年,1992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工作。出版有《徐义生画集》及学术论著10种。曾在北京、西安、深圳、伦敦、温哥华、新加坡、东京、纽约、台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。《太白秋肃》等画被中国画研究院、人民大会堂、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,《扑面山风带夕烟》收入《中国美术全集》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。

 

 

《同窗之谊》


笔墨诗情

——徐义生山水画的诗意品格

曦林 安慧

徐义生的山水画,凸显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典型特征。

早在1921年,陈师曾发表《文人画之价值》,曰:“文人画之要素,第一人品,第二学问,第三才情,第四思想;具此四者,乃能完善。”综观徐义生的艺术,诗、书、画、印,可谓四角俱全,画家广博的学识和艺术修养,尤其在图写形象时以自身独有的诗象思维、意象思维与深厚的笔墨功夫,构建了他中国画艺术的整体性,也形成了在当今时代罕有的诗性之美学特征与艺术品格。

 

 

《姐妹情深》

徐义生17岁时拜长安画派巨擘石鲁为师,又经石鲁引荐师从另一位长安画派巨匠何海霞。他切身侍奉两位恩师,耳提面命随师习画经年。35岁那年,徐义生负笈京城,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班,又成为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门徒。徐义生的艺术可谓师出名门,这在当今画坛不说绝无仅有,也实属凤毛麟角。徐义生得兼三位当代国画大师的入室弟子,却没有倚傍门户守法不变,而是做到了转益多师、广取博收、融汇中西,在高峰林立的山水画家中建筑了自己的一番天地。“三家门下转轮来”,他深谙石鲁“山水即人”的现代山水画观念,把山水当人来画,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客观描摹的对象,“以形载神,以神完形;以意度象,以象尽意;以情取物,以物言情”(徐义生《中国画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来》),实现“天人合一”物我交融的中国画意境的创造。他继承了何海霞对于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开掘,将源于庙堂的金碧山水、青绿山水注入新时代的气息,赋予人与自然“命运共同体”的新内涵,开启了青绿山水“平民贵族化”的风格。他遵循李可染的教诲,继续提倡“对景创作”,并在此基础上以深厚的学养、赋于哲学的思辨精神、坚定不移的艺术初心,开创了写生山水画的新局面,总结出“写生是创作山水画的根本”,为新一代山水画家们追索山水画之堂奥开辟了新的蹊径。徐义生在承与变中始终以师辈的光辉鞭策自己,在维新中着意于对优秀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弘扬,他以全面的艺术修养为支撑,笔墨蒙养冶诗情,画出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古人,亦有别于恩师们的现代水墨写意山水。

 

 

《大美无言》
徐义生是画家,亦是诗人。他重视山水画与诗思的内在联系:“观察必须是诗的格调,熔裁必须是诗的情愫,表现必须是诗的化身。”他主张在画面上一定要体现诗的意境,而非仅只镶嵌诗的句子。意境,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。唐朝诗人司空图说诗歌的意境应如“象外之象,景外之景”、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,即谓有形与无形,形而上与形而下,实与空相互交融,方可构成艺术美之意境。明朝董其昌说:“诗以山川为境,山川亦以诗为境。”可见诗歌在山水画“意境”营造中的重要作用。徐义生写过不少妙词佳句:“庐下风清一碗酒,岩头云锁百叠泉”、“奋身裂土烟霏下,且看万山雨后新”……他以诗命题、以诗做题跋的山水画更是数不胜数,诸如:《寒云苦雨天欲暮》,《半明池畔听雨声》、《暮从碧山下》、《旧雨荒城》、《寒泉留玉》等画作,都鲜明地体现了诗情画意,将传统诗歌的“形象思维”和“意象熔裁”,通过画面空间的跌宕起伏营建出丰富的视觉形象。他将诗意融入山岩俊秀与云水的开合,触发了读者对氤氲六合的体悟,从而产生对生活丰富的联想与感喟。以诗入画作为一种高级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,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自觉,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表达变成了山水画审美趣味的基础。这种审美趣味体现在徐义生的画面上,无论从题材、经营位置、笔墨语言各方面都呈现出了诗趣和情调。当画的构思通过章法、色彩、造型被诗化,便体现了诗歌与中国画内在联系的精妙。画面通过诗歌的艺术想象暗示了无限的画境,最终诗境与画境合一,将读者引申到画外,触发丰富的联想,达到艺术的共鸣,此亦所谓诗与画异体而同貌。画家在诗歌意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生发、感悟和创造,使山水画的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深化。

 

 

《宁可阳春白雪》

中国美学一向主张诗与画相融相发,然而诗与画又有媒介之不同,那么诗意就会通过不同媒介的“通感”,在笔墨、造型中给人以诗文的节律与音响。欣赏徐义生的画作,便给人一种诗的情慨,诗意的陶镕。看《大秦岭》、《华山风骨》,感受到的是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豪情;《厚土高天》、《黄河秋涛》仿佛听到了《黄河大合唱》和高亢的秦腔;《终老林泉》中与老人相伴的老屋、山羊,桥头上那两条小狗的私语“咱们是否也得走”,是替老乡诉说着难以割舍的乡情;而《情结大于天》,那田间半露的身影,又好似一首情诗……他的诗画既像李白那么豪放,又如杜甫有那么多乡愁,这总与他的别才与学养相关。

 

 

《金顶云起》
徐义生重视以学识拓画境,以诗情发灵感,这与他从小读诗、学诗、写诗有密切关系。“诗,可以兴。”“兴”的作用是可以引发联想,激发灵感,使情感更加升腾高越。诗人的内心情感丰沛、敏感,擅于将自己对现实物象的体会发诸笔端,将情感、情思和性灵,通过笔墨赋予大千世界中的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。诗与画相映衬隐喻,使得画面进一步诗化,增加了画面的情感性。诗画又相互因借,画面更增象外之象、味外之味,增了几分诗味余韵。作为一名山水画家,徐义生不仅“读万卷书”,更是“行万里路”。他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,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,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崇山峻岭、幽谷大壑,是他诗兴、画兴灵感的源泉。他经常跋山涉水踽踽独行于荒山野岭,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也留下了一篇篇的诗词佳作:“晚霞落尽万山龇,头上明星正其时。夜气涛声弥远近,虹桥白首久凝思。”“满目嵯峨苍翠间,烟萝风雨透骨寒。”“老来野性尤佳。频登高,补悠遐。望云翳江汉,虹贯蜀陇,天地豪华。痴心虽云了断,又多少清梦在天涯。千古沧桑旷怨,负了岁月烟霞”……苏东坡曾讲王维“画中有诗,诗中有画”,此为文人画诗画合一的审美发端。山水画中诗意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,也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奠定了基础。徐义生关于山水的诗与画,正可谓互为表里,它们兴于自然,又提升为审美的主体而与山川“神遇而迹化”,正所谓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这也充分展示了徐义生主体审美意识的高扬和鲜明的个性。

 

 

《雁阵低迴秦关塞》
王国维把意境的创造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最高艺术标准,提出“无我之境”与“有我之境”。山水画中的“无我之境”,并不是说在画面不出现艺术家的个人思想感情,不将这种思想感情直接外露,而是通过笔墨语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,自然地传达出画家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,所谓“无画处皆成妙境”(清朝笪重光《画筌》)、“看此画令人生此意,如真在此山中,此画之景外意也。”读徐义生的山水画,目之所及,仿佛景随目移:可望、可行、可居、可游,这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妙处:极目游骋,仰则天高、俯则水远,给予观者自由的想象空间,也暗合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流动性、空间性的特点,画面贴切地表现了画家心目中的艺术境界,此时无声胜有声,更含蓄蕴藉,令观者审美的感受也变得宽泛、自由、轻松、丰满,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。画家以对客观景物的整体把握和描绘,可谓达至了无我之境。

 

 

《十八岭上曾执鞭》
山水画与诗歌具有主题、题材和趣味的一致性,它们互为画家与诗人抒写情思的媒介,在山水画和诗歌的相互印证中,意象、意境、空白、虚实等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,在两者之间具有共性,在审美趣味上也自然高度一致。山水画在空间的经营上,讲究计白当黑。黄宾虹说:“实处易,虚处难”,虚处方能得内美,这虚处便是诗。山川树木皆为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象,为实境;画家因心造境,以手运心,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山水,为虚境。实境与虚境在画面上的交叠变换,就在于手中的笔墨,在于心灵的有无。徐义生的《厚土高天》、《中庭望明月》、《溪山月夜》等山水作品,着意利用画面的留白,表现黄土高原山岳之巍峨、大川之浩荡,使他要表达的内心的情感在“虚空中传出动荡,神明里透出幽深,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”(宗白华语)。他的一些写生山水作品,如《青山常在》、《望中乡关渺难即》、《寒山暮翠》等,以留白表现云的出岫,溪流潺湲,以画面的“虚实相生”,构建远山的重峦叠嶂,近景的树木繁复:或视野开阔,境界邈远;或峰峦峭拔,溪桥飞瀑……在画家的笔下,个人的理想、情致都融和在这样一个对自然客观、完整、圆融,又浪漫、诗意的描述中。徐义生正是依赖这双充满智慧的诗眼,而洞彻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最高标准,他以心灵的诗篇,用笔墨在宣纸上吞吐着山林的啸吟、大河的波涛,在现实中观照着理想主义者充满诗意的人生。

 

 

《柴关岭之秋》
徐义生涉猎广泛,注重综合修养,追求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”传统文人画的美学风尚。他深深体会到一个画家的人品与学识的高低,势必影响到对自然美的感受,从而体现在画面上。他不仅将诗意运用在绘画方面,他的很多的书法、篆刻作品也都以自作诗为内容。他有一幅门联写到:“笔共烟霞能立意,心同天籁是知音。”正吐露了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心声。“功夫在诗外”的诗词修养,与他的山水绘画的因缘,自然而然地“意发笔端而后有,趣融砚边已先得”。自此徐义生的综合学养在绘画格局中的体现,正是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征与艺术品格,亦为中国画画家综合修养之目标。

刘曦林:著名书画家、评论家。 安慧:原名安慧珍,艺术学博士。

 

 

《福地》

 

 

《苍天不老》

 

 

《秦岭峡谷》

 

 

《滕王阁》

 

 

《我的清河湾》

  观后心情
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
图片新闻
热门视频
网站首页 | 网站简介 | 团队介绍 | 视频直播 | 网上投稿 | 网站建设 | 域名空间 | 广告价格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13 by ahdsols.asia.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备09058302号-2